学校概况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是郑州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名牌公办老校,,到今天,六十五中在国家教育部以及省、市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发展成为在郑州市乃至河南省享有盛誉的知名学校始建于1955年的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友爱路26号。初名为“郑州市第十一初级中学”,1958年改为“郑州市第六十五初级中学”,1968年更名为“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革命委员会”。几经易名后,1978年定名为“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至今。2002年被评为“郑州市标准化初中”,2005年被评为“郑州市示范性初中”。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示范性初中。
六十五中,一校两部,占地共160080平方米,建筑面积28755平方米。2004年建成的综合楼气势恢宏,布局合理的地下停车场,有效地拓展了使用空间;标准的运动场,新铺设的塑胶跑道,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宽敞明亮的多功能教室,窗明几净的校阅览室、实验室、报告厅、餐厅等成为师生共同的乐园;校园环境幽雅,林木蓊郁,芳草芊芊,富有浓郁的人文内涵。
理化生综合实验楼配备有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教学实验仪器;图书馆藏书上百万册;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可容纳近千人;学校餐厅清洁卫生,配有专门的营养师,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宿舍装配有取暖制冷设施,保证学生的正常休息;全省首家创建了学校internet教学网络,每个教室都配备有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每位教师人手一台手提电脑,并在办公室又为每位教师配备一台办公电脑;校微机室已基本完成第二代机器的更新;已建立并健全校闭路电视系统和演播室;2004年投资1300多万元建设的八层(含地下1层)10000平方米的新综合教学楼已投入使用;投资近800万元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春节也已经全面竣工;正在建设中的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设计合理完善,计划2005年4月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学校还拟建标准化学生公寓、科技馆、体育馆、音乐琴房、专门舞蹈教室等。
学校现有65个教学班,4200余名学生,在职教职工273人,其中名师3人,高级教师57人,硕士结业的有11人,省、市级骨干教师23人。目前,六十五中拥有一支精于课改、长于钻研、最具发展潜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他们是六十五中最宝贵的财富。。历经五十春秋风雨的郑州六十五中,在长期的教育积淀中,形成了“明德、求真、勤勉、卓越”的校训,“自强不息,和谐发展”的良好校风,“祟德、博学、严谨、创新”的教风,“勤奋、诚实、善思、有恒”的学风。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六十五中人锐意进取,建树科学,弘扬文化,培育英才,积五十年成果,铸新世纪辉煌。学校连续8年被评为“郑州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被定为首批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河南省物理竞赛先进单位”、“河南省招飞先进单位”、“郑州市教科研先进单位”、“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郑州市文明学校”、“郑州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学校”、省教育厅批准的“宏志班”招生学校等。
每一次跨越,每一次辉煌,都抒写着六十五中人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熔铸成了“红烛品格铸师魂,勤勉敬业讲奉献”的高尚师德。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育德”、“以行导行”、“外树形象,内强师能”,提倡教育科研育名师,组组有课题,人人有主攻方向;提倡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郑州市首批百名“名师”中,我校有三位;在近两年举行的全国、省、市优质课大赛活动中,我校有上百人次获奖,其中杨惠茹老师获全国地理优质课特等奖。三尺讲坛,容不下老师的敬业奉献,桃李芬芳,道不尽老师的勤勉耕耘。
六十五中建校五十年来,励精图治,开拓进取,教泽绵长,桃李满园,硕果累累,成就辉煌。特别的教育方式做饭的艺术——别开生面的劳技课“哪位同学给爸爸妈妈做过饭?”沉默几秒钟后,只有五位同学举起了手。“为什么很少有同学给爸爸妈妈做饭?”“不会做……”“没关系,今天我们的劳技课就来学习厨艺,然后同学们就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张爱玲老师笑着说到。3月29日上午,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七四班同学们的课前准备是这样的:擀面杖、鹌鹑蛋、面、胡萝卜、青菜、黑米……这是一堂劳技课,负责教授劳技课的张爱玲老师为学生传授了厨艺。张老师带领学生们将鹌鹑蛋制作成小兔子的形状,并用黑米、糖浆给“小兔子”添上嘴巴和眼睛,然后让一群“小兔子”在一起争着吃青菜、胡萝卜……令人食指大动,胃口大开,同学们都忍不住要吃掉自己的“作品”。随后,张老师还教授了菜角与花卷的制作,整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圆满完成。据该校王西川校长介绍,这是郑州市第六十五中学结合学校实际打造的校本课程,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生活本领,为自己的父母分担一些繁重的家务,同时也是道德课堂和学校感恩教育的延伸。通过这样的课程,不仅让学生学习了本领,更让学生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付出,从而树立努力学习、报答社会的理想。